普者黑舍得风景区游玩攻略

发布时间:2015-11-16来源:www.verysou.com热度:
摘要: 普者黑舍得风景区游玩攻略 舍得风景区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西北部,隔南盘江与红河州的弥勒县、沪西县相望,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处,距县城丘北56公里,距普者黑景 ...
普者黑舍得风景区游玩攻略
舍得风景区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西北部,隔南盘江与红河州的弥勒县、沪西县相望,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处,距县城丘北56公里,距普者黑景区39公里。这里旅游资源潜力巨大,在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十座山峰巍峨高耸,132台风机呼啸转动,6万亩高原草场碧绿青翠,成群的牛羊漫山遍野;这里的民族文化交相争辉,彝族僰人神秘独特,苗族花苗缤纷多彩,壮族黑沙多情好客;这里平均海拔2000多米,风景秀丽,民风浓郁,被誉为文山州的“小香格里拉”。除冬季严寒外,春夏秋天气都比赛清凉。因此,春季可到此来赛马听歌,夏秋两季可滑草避暑,冬季可赏雪烤羊。
  一、主要景点
  1、杨雄山
  在舍得高原草场上,有一座高2500米的的山峰,那就是杨雄山。这山上树木茂盛,常年云雾缭绕,是舍得风景区的主要景点。因该山风景秀美,又是丘北县第一高峰,文山州第二高峰,因而成为到舍得旅游的许多游客必登之山。过去,由于山上植物浓密,山势又陡,一般人难以上到山顶。如今,从山脚到山顶修建了一条2000多米的石阶,又建了休息站、观景台,方便了游客上山观景。站在山顶的观景台向北远眺,蜿蜒清澈的南盘江尽收眼底,临县的风光一览无余。
  杨雄山之所以得名,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杨雄是舍得杨氏家族的祖先,他英勇无比,为保百姓一方平安,他率领当地群众抵御了外来入侵者,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地人民群众为了纪念他,就把舍得最高的山叫做杨雄山。据史料记载,杨雄曾经到过广西(今沪西)做过官,因不满官场腐败黑暗而辞官回家。相传,杨雄有一匹马叫做“飞罗马”,这匹马能日行千里。有一次,舍得村搞祭祀活动,杀牛宰羊,全村男女老少就等着吃肉喝酒,忽然有人说:“盐巴没了”。杨雄说:“我去去就来”。于是,他骑上飞罗马,越过高山,跨过南盘江,到江外买盐巴去了,不过一柱香的功夫,杨雄就把盐巴买回来了,这时牛羊肉还没有熟呢,这个民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2、舍得高原草场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大多数人对草原的印象,若到了丘北普者黑附近的舍得乡的杨雄山,你也会产生同样的感受。舍得乡大草场最早开发于1992年,经人工培植开发至今,现已有了6万多亩的大草场。畜牧业因此也成了舍得乡的支柱产业。为恢复高山草原植被,国家农业部投资540万元用于草山恢复建设。舍得乡党委、政府就用此项资金建设高山人工草场,种植三叶草、墨草、苜蓿等草类,并借助对大草原的建设来发展旅游业。站在海拔2500多米高的舍得羊雄山顶,拨开身旁一簇簇摇曵飘零的红色枫叶,探头放眼望去,视野里万亩碧绿草场如一块无边际的地毯粘贴在绵延起伏低矮的群山上,高天流云之下成群结队的牛羊骏马悠然自得地徜徉其间,依稀可听见彝族牧民挥着鞭儿吼着歌儿,那歌声粗犷、空灵、悠远。在这里,你可以在空阔无边葱绿的草场,欣赏一群群肥羊壮马在蓝天白云下的草地上自由徜徉的画面;在黄色野花和青草交织的坡地上不停地翻筋斗打滚,体会童年欢乐……
  烂漫与和煦,淡雅与凉爽,这是舍得草场的多变性格。在繁茂无边野花盛开的芳草地上,看着漫山遍野的牛羊和欢快奔跑的马儿,在牧羊女清脆的吆喝声中,我宛如与一位多情可人风韵十足的女子经历了相遇、相知、相恋的激情之旅,自己飘飘然不知身处何方。穿越茂密山林爬上附近海拔2500多米高的羊雄山顶时,遮天蔽日血红繁茂的枫叶,会令你欢声鹊跃,再往四下观望,晚霞笼罩着舍得叠嶂的山峦,夕阳西照下,天地山草连在了一起。此时,山脚已经飘来烤羊肉的浓郁的香味……
  如今,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又多一了看点,那就是风电厂。大唐丘北分公司在方园数十平方公里的山坡上,建起了132座风机。一座座风力大风机,像一架架即将起飞执行任务的直升机,在杨雄山顶上吹来的风的力量助推下,螺旋桨在碧草蓝天间不停地旋转。巍峨绵延起伏的群山,6万亩碧绿的草场,碧草蓝天间旋转不停的风力大风车,醉成了一篇无字的诗稿,勾勒成一幅幅水墨丹青,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墨客骚人到此踏青采风,避暑休闲,为杨雄山脚下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希望。
  随着舍得景区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不断增多,普者黑旅游公开公司还准备建一个大型滑草场,利用马多的特点搞赛马场。同时,还打算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因为舍得的彝族古乐文化底蕴深厚,很有特色。
  3、双胞胎泉
  在舍得杨雄山半山腰,有一眼神奇的泉水。相传有一对年轻的夫妇结婚数年未孕。有一天,他们路过杨雄山的东南脚,有一个叫“神水潭”的地方,看到水潭长宽不过数尺,深却有数米,像个陷入地表的大瓮缸,水从潭底蹦出,潭满溢出的水顺坡流下山谷,那潭水清澈见底,十分诱人,夫妻俩就坐下来饱喝了一顿。回家以后,妻子就不知不觉怀孕了,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为了感激神水的恩赐,在孩子满周岁的时候,夫妇俩就带着孩子到这里祭奠,把这潭水起名为“神水潭”(也有的叫“双胞胎泉”),并出资盖了一座房子供奉神牌位,年年祭祀。当地的彝族群众每年都要相约到此饮水,祝福家庭幸福,年年平安。听说发脱落的喝了神潭的水,还能长出黑黑的毛发。
  二、美食介绍
  舍得不仅有壮观的高原景区,当地的很多民间美食也让人津津乐道。在舍得乡,就有好几家做特色美食的餐馆。
  1、彝族羊汤锅
  舍彝族乡有很多风味食品,其中,尤其是羊汤锅最有特色。羊汤锅以肉质细嫩、口感好而享誉省内外,红骨羊熬煮的羊汤锅是羊肉中的上品。羊汤锅之所以广受人们青睐,主要是这里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是在纯天然草场放牧,羊食百草,百草入药。
  羊汤锅美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胆固醇含量低,因此,对防止血管硬化及心脏病能起到很好的食疗作用,特别适合高血脂患者和老人食用。另外常食山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
  由于羊肉有一股令人讨厌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其实,一公斤羊肉若能放入10克甘草和适量料酒、生姜一起烹调,即能够去其膻气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风味。
  2、舍得烤全羊
  烤全羊是少数民族最富有特色的大菜,但当下什么地方都有烤全羊。做法不一,味道不一,不过,当你来到舍得就能感受到,同样的烤全羊别样的味道别样的风情。
  人们对一道菜的认知,除了色、香、味这些基准,还有周围的环境对感观的影响。
  如果你是在舍得草场吃到这烤全羊,且不说这味儿如何,舍得独有的环境,是你在任何地方无法相比的。在你大块吃肉的同时,你抬头能看到一片葱郁的羊雄山,远处能看到巨大的风力发电轮在有节奏地转动,转头能瞧见不远处草丛中静静吃草的牛羊,低头望见那碳火中正烤得嗞嗞作响的烤全羊及旁边的双胞胎泉水。闭上眼,你什么都不看,随着那徐徐的清风迎面而来的,是草香是花香是野果香,这些与烤全羊的香溶为一体,还没来得及喝酒,你都快醉倒了。有了这些,草场风情烤全羊,不独特都不行。
  烤全羊并不是把羊的全身及内脏一起拿去烤。做法是把羊宰杀、剃白,冲洗干净后把头、小腿及脚宰下,然后从颈部沿肚皮一直划到尾部,再把内脏全部分离出来与羊头、小腿、脚一齐,加上羊血熬煮成羊汤锅。其他部分冲洗干净、掰开,平铺成一个平面后固定在一个“双生”的铁支架上晾上半小时,让水滴干。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烘烤了。
  烤全羊是一个很讲究技巧也是很细致的活儿,并不是谁都做出那个味的。在丘北,开始烘烤时,要把搭在铁架上的羊肉放在前后两个支点的最上面那个叉,握着铁叉的手柄慢慢转动,并使用温火。烤上十来分钟,就用一把刷油漆的刷子醮上早准备好的作料水细致地刷在铺开来的羊身上,刷完一面就把它转到下面烤着,然后刷刚翻起来的那面。刷在羊身上的这种作料水叫卤水,是用拍烂的蒜果、捣碎的生姜、切细的丘北辣椒、花椒(或是麻面)、葱、草果、八角等等好多种香料配制而成的一种汤汁,乍一看,有点像吃早点的作料,特别齐全。每刷一次卤水都要认真、仔细,里里外外,决不留死角。卤水上完后烤上十来分钟就端出炼好的油来,当醮油的刷子一刷到羊肉上,就会发出吱喇喇的响,这种响声得延长好会儿。两面都刷过油后,就用中等火候来烤。十来分钟后,油与卤水交替着刷。每刷一次那种吱喇喇的响声比小火时候要大,这时就好像是滚烫的油锅里放进去一块油条面,随即是一阵扑鼻的香味伴着一团香喷喷的油烟向四周扩散。大概一个小时,羊也由原来的白色变成了浅黄色,这时的香味还不算带劲,再慢慢边刷边烤上个把小时,待颜色由浅黄色逐渐加深时,香味也由淡香变得浓郁起来,这种特殊的香味随着舍得草场的绿浪飘向远方,这时候的羊肉也就可以吃了。
  吃烤全羊肉可根据人数的多少来定羊的大小。人多就选大羊来烤,人少就要小一点的羊,但最佳的选择半大羊,这种羊烤出来后真正的外脆里嫩,吃来香甜可口。当然,不管大羊小羊,选择本地黑山羊才是舍得烤全羊味美的关键。舍得山多,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羊吃百草,还偿百味,什么树叶都吃。
  吃烤全羊可以砍成小块装在盘子里围坐而吃,但这种吃法不算最佳。吃烤全羊最妙的吃法是大家围着烤架,每人手握一把小刀,把调好的料放在旁边,到烤架上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割下来,醮一点调料,放进口中慢慢咀嚼,真可谓“远望青山如潮,近尝羊肉贼香”。深黄的羊皮焦脆浓香,适宜配着当地产的高度腻脚酒来吃;里面的肉是软软的、嫩嫩的,嚼上一口是嫩中带香、软中带鲜,佐以冰凉的啤酒,让你越吃越想吃。皮子和肉吃过后,在烤架上的还有引人的羊排,边吃边烤,长长的一根,像啃玉米棒子一样,横放口中,剔着骨头上的筋筋道道,那一个香真是无法形容,要你自己品尝过后那才叫绝叫妙!
  烤全羊吃得差不多了,如果你肚里还能挤得下,再把内脏与头脚煮成的汤锅抬上来,这些东西,是羊汤锅的精华部分,味道也是一流的。你就是肚里再装不下,也要弄点汤来,放上点葱花,慢慢品味一番。
  吃饱喝足,或踏着晚归的牧歌,乘着夕阳,原路返回;或捡些柴禾,燃起篝火,就地宿营,定让你乐不思蜀。
  3、彝族荞粑粑
  舍得因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等原因,都有种植荞的习惯。荞是彝家人除主食包谷以外最好的杂粮,特别是舍得荞粑粑,别具一番风味。
  荞根据播种季节分为夏荞和冬荞。夏荞主要在春季播种夏季收割;冬荞主要在初秋播种入冬收割。荞按品种来分有甜荞和苦荞两种,冬荞产量略高于春荞。
  荞可以做成荞米、荞茶、荞糕或面条,或者荞饼、荞酥、水饺皮、凉粉等,荞还可作麦片和糖果的原料。荞的嫩叶可作蔬菜食用。
  这里的广大山区,荞主要用来制作成荞粑粑。制作荞粑粑的工序并不复杂,先把晒干了的荞子磨碎成面,然后用竹箩蔑筛除去荞壳,把纯净的荞面浇上少许的清水,就用双手使劲地搓揉,一直要搓揉到荞面不会粘手为止。把搓揉好的荞面和成巴掌大的圆形粑粑,顺手放进滚烫开水的锅内,煮至熟透,然后用漏勺捞出放在筲箕内即可食用。
  舍得荞粑粑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除湿下气之功效,还有“消炎粮食”的美称,食之爽口,浓香扑鼻,深受彝家人的喜爱。
  4、舍得紫洋芋
  舍得的洋芋,淀粉含量高,切开有一圈一圈紫色的花纹,因而叫紫洋芋。
  紫洋芋产于舍得。舍得是典型的高原高寒山区,雨多,雾大,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多为黑土壤,土质含沙量大,环境无污染,生态条件好,特别适合洋芋的生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紫洋芋曾是舍得一些村寨解决温饱的主要食物。 
  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紫洋芋由主食逐渐转变成一道当地有名的天然生态菜,上至高档宴会,下至平民百姓的餐桌上,紫洋芋的魅力不断彰显,而且吃法花样繁多,烧、焖、煎、煮、炒,麻、辣、酸、香、甜,样式繁多,口味齐全。
  你看,这道菜是紫洋芋焖土鸡。它的配料是紫洋芋切成大块,土鸡一只切成小块,油、姜(拍碎)、花椒适量,丘北辣椒一把切成段,葱、盐、味精少许。先将姜、花椒和干辣椒段放进油锅慢炒出香味,再将鸡块放入爆炒,几分钟后将紫洋芋倒入锅中合并翻炒,待锅中还有少许汁水时放入葱、盐,味精翻炒几下,盖上锅盖,换用小火焖熟至起锅。一盘色、香、味俱全,麻辣爽口的紫洋芋焖土鸡闪亮登场。
  这道紫洋芋圆子也频受青睐,它的做法是把紫洋芋整个煮熟后去皮,碾碎,用土鸡蛋,淀粉、盐、少许白酒等调料搅成糊状。然后,做成像汤圆一般大的圆球放到油锅里用文火炸,待表面泛黄即可捞出装盘,根据喜好还可以浇上红艳艳的番茄汁或其它酱汁,皮酥肉软,香甜可口的洋芋圆子最受老人的喜爱。其它的还有:紫洋芋烧排骨、酸菜紫洋芋汤、干焙紫洋芋丝、老奶紫洋芋、紫洋芋粉、紫洋芋焖饭、紫洋芋猪蹄汤、凉拌紫洋芋丝、红烧牛肉洋芋、拔丝紫洋芋等等,数不胜数。
  紫洋芋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洋芋皮下的水分多,它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还含有人体必须的21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1、B2、B6、C以及胡萝卜素、纤维素、钙、磷、铁、钾、钠、碘、镁和钼等,和苹果相比,它的脂肪少、热量低,苹果所含的维生素与紫洋芋所含有量是不可比拟的,各种矿物质的含有量也是苹果望尘莫及的。
  有资料证明,紫洋芋淀粉在人体内吸收速度慢,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疗蔬菜;它含有大量的优质纤维素,在肠道内可以供给肠道微生物大量营养,促进肠道微生物生长发育;同时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肠道水分,有预防便秘和防治癌症等作用。
  常食紫洋芋,还可以降血压,增强体质,提高记忆、改善人的精神状况。还有愈伤、利尿、解痉、防治关节炎、神经痛等药效。除此,紫洋芋还有美容功能,它能减肥、抗衰老,呵护肌肤,保养容颜,对美白亮肤有显著功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来洋芋凭据品种的多样化和产量高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但舍得紫洋芋的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是其它洋芋不可比拟的,它的身价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倍增,它风采依然,魅力无限……
  5、舍得草乌药膳鸡
  草乌有大毒,味苦辛,所以丘北人一边吃草乌一边高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但丘北人既然敢吃、喜吃,那肯定有其中的道理。
  草乌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价值很高。功效:“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下气,温肾壮阳,解毒疗疮。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是一棵真正的良药。但草乌有剧毒。《药性论》称草乌:“味苦辛,大热,有大毒”,由于草乌毒性大,被誉为“植物中的河豚”,中医在配药方时,对草乌的使用也是慎之又慎,药用时要经特殊处理。但丘北人胆大,敢堂而皇之的把草乌与肉大锅煮了,先吃草乌,后大口吃肉,大碗喝汤,直至消灭得一干二净。所以丘北人一边吃草乌一边称自己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其实,草乌有剧毒是不假,但经特殊的炖制加工,剧毒已荡然无存。丘北的野生草乌多产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舍得山地里,有黄、红、白几种。舍得草乌有似纺锤形的肉质根系,最大的草乌头直径可达3cm左右。由于舍得独特的气候水土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出产的草乌特别是红、黄草乌其药用功效,与其它地方出产的草乌相比更胜一筹,是丘北草乌的主产区。舍得人不但擅于种草乌,他们煮炖的草乌药膳也远近有名。秋冬之际,草乌药膳成了舍得人款待亲朋好友的特色佳肴。
  舍得人炖制草乌药膳有据可考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现在的舍得人掌握着一套几代人传下的草乌药膳炖制工艺,多年来,一直用草乌炖鸡、炖猪脚、炖狗肉、炖羊肉、炖牛蹄等药膳款待客人。在几种草乌药膳中,红草乌炖猪脚药效最佳。用红草乌炖出的猪脚肉肉质酥嫩、汤泽金黄、清香四溢,人吃了之后有排毒作用,对风湿、关节,痛风等病症有着神奇的疗效,同时草乌药膳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现在,这种炖制草乌药膳的方法已在丘北广为流传,一般家庭都能自己制作。由于羊肉、狗肉之类的肉数量较多,一般家庭无法一次吃完,所以最为普遍的是用草乌炖鸡。
  具体的做法是用采挖或到市场上买来的新鲜草乌洗净圬泥后用刀去皮,在洗净后切成段放入土锅、铝锅或不锈钢锅(不能用铁锅)内,鸡用本地土母鸡,越老越好,如是老乌骨鸡药用效果更佳。如以药用为主,肉和草乌的比例3:1或2:1,母鸡和草乌同时放入锅内同煮,时间可延长一些,把母鸡和草乌煮到将化,以喝汤为主,这样药用价值才高。如以品尝为主,比例为5:1或者4:1,先煮草乌4小时左右,再放入母鸡(必先把母鸡放入另一锅中煮开),这样鸡肉才不至于煮化,可大口吃肉,口感更好。草乌炖鸡有毒无毒就在炖煮过程,不管那一种做法,草乌炖煮时间必须八小时以上(从水开时算起),方可食用。中间不得断火是其中的要诀。其道理是要保持锅内煮沸状态,如锅内温度降低,草乌有毒物质就有可能渗入汤内,那这一锅草乌鸡就真成了一锅毒药。正因这样,如汤汁不够,不得添加冷水,只能添加开水。所以一般煮草乌都要备两个火炉,一是提供开水,二是加煤时可以把煮锅换到另一个炉上。这样做很是麻烦,必须有一人一直守在火炉旁。所以现在好多人用高压锅来做,因是一次性把草乌同鸡肉放入锅内加入足够的水同煮,中间不存在降低温度的说法,高压锅做相对更安全,在锅吹气时开始计时,压制三小时左右即可食用。只是高压锅做出的不论药用和口味都比不过用寻常锅做出来的。有一点要记住,不管是几个小时,如果食用时有明显的麻舌头感觉,就不能再食用。
  若食用草乌后出现口、舌、唇发麻,脸部及皮肤发痒,有蚂蚁爬行感、恶心、发慌等症状,就证明已中毒,应及时催吐并立即到医院救治,不可麻痹大意。以前草乌中毒后很难救治,真的死过人。但就目前的医疗水平,只要及时送治,也没什么大碍。
  总的来说,食草乌药膳利大于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年吃上三五次,对身体是十分有益的,除了药书中记载的药效,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能力,起到强身健体的神奇功效。
  三、主要文化
  丘北僰人后裔的文化历史
  “祖先在崖子上,主公在崖洞中,老人在供桌上,朋友在酒桌上。”
  这首流传于丘北县舍得乡白泥塘村的民歌,村里的男子几乎都会唱。月光下,每当篝火燃起,这首原始古朴、苍凉悲怆的民歌就会唱起,仿佛是在唱着隐秘在村寨里鲜为人知的秘密。此次与学者们踏访白泥塘村,是因为之前有村民向考察者透露,他们不仅知道僰人,而且还在赶街的时候见过僰人,僰人的寨子就在大山深处。
  僰人是先秦时期就在中国西南居住的一个古老民族。据史料记载,僰人首领因跟随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僰侯”,在今川南和滇东北地区建立了势力强大的“僰侯国”。据《吕氏春秋·恃君览》记载:“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筰之川,舟人、送龙、突人之乡,多无君。”这是古籍中关于僰人的最早记载。从战国历经唐宋直至元明,史籍中都不乏僰人的记载。至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由于封建王朝的围剿,僰人大规模减少,至明末清初或有只言片语出现在文献记载中,后从史籍中神秘消失。但是学界认为,一场战争应该不至于让一个民族彻底消亡,僰人应有后裔存在。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们改名换姓,不敢承认自己是僰人;二是僰人散居于云贵川毗连的大片地区,不敢再用“僰”的族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其他民族同化。
  丘北县竟然出现了400多年前已经基本失踪的僰人?这正是考察组要调查探究的问题。
  海贝头饰和凿齿习俗
  天近黄昏,我们的越野车驶进了白泥塘村。村子四周怪石嶙峋,满目都是石崖石屋。村民听说有访客,特意穿上了艳丽的民族服装站在村口,孩子们围拢上来,面对相机镜头时又一哄而散,躲到大树或者石头后面。一些妇女走出来打量我们,她们的衣服上有太阳和大海的图案,精美的头饰上缀着大量海贝,形似鸡冠。这种称为“冲天帽”、“鸡冠帽”头饰,与发现的川南僰人的古老风俗一致。
  这时,学者们从村民的笑容中有所发现:露齿时,两颗用金属薄片镶的侧门牙熠熠生光。这让学者们大吃一惊——1974年,在四川宜宾发掘出10具悬棺尸骨,其中7具成人尸骨有6具都被打去了两个上齿。白泥塘村村民说,打牙的风俗是老祖先遗留下来的,是为了防止人染上瘴气牙关紧闭,灌不进汤药而毙命。这与《新唐书》对古代西南一些民族风俗的记载完全吻合:“又有乌武僚,地多瘴毒,中者不能饮药,故自凿齿。”(见《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下)
  中国有据可考的凿齿习俗,可溯源到6000余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早期文化分布地区,后来流行到中国东南部、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在越、僚、乌浒等古族中也长期流行。古代典籍中的“雕题、凿齿”就是对这一习俗的记载。宋代《太平寰宇记》载:“有俚人,皆为乌髻……女既嫁,便缺去前齿”,“又有僚子,巢居海曲,每岁一移,椎髻凿齿。”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载:“土(都)僚蛮,叙州南、乌蒙北皆是,男子十四五则左右击去两齿,然后婚娶。”此外,东亚、东南亚、南北美洲、非洲东部和太平洋国家的许多民族中,也有凿齿习俗。
  白泥塘村打牙的风俗,是不是古代僰人凿齿习俗的传承或演变?这有待专家学者深入研究。
  DNA检测的思辨
  丘北县境内的僰人后裔,自称“锅泼”、“僰族”,其他民族称他们“海巴族”、“伯族”,1956年民族识别时,将其归入彝族白彝支系。目前,丘北境内共有僰人1557户6894人,主要分布在官寨、舍得、双龙营、腻脚、树皮等6个乡(镇)20个村民委员会的44个自然村,其中纯僰人村寨19个,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僰人村寨25个。
  学界一般认为,僰人即今日白族之先民。如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记载:“白人,有姓氏,汉武帝开僰道,通西南夷,今叙州属县是也。故中庆、威楚、大理、永昌皆僰人,今转为白人矣。”
  在考察中专家发现,在当地“僰”与“白”的发音是相同的,但村民不会说白族话,服饰也与现代白族大相径庭。
  此前,2003年6月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曾来到白泥塘,对村民进行人体DNA检测,经过比对观测,发现明显带有百越民族的特征。
  这一结论,似乎与僰人即今日白族之先民的观点相悖。但是,关于古代僰人到底是今天哪个民族,在学界历来有多种观点并存。例如,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黄现璠先生(1899—1982)研究认为:“僰即为濮,即越人,人们多叫为百濮、百越,唐朝前以俚獠著称……”(黄现璠:《铜鼓及其花纹的新探索》,载1985年5月《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五辑)。另外,黄现璠先生在《中国通史纲要》《壮族通史》《广西僮族简史》《广西宁明花山壁画与岩洞葬》等多种撰著中,都明确肯定僰人即属百越。
  悬空的隐秘“祖棺”
  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葬俗都有其存在的特定时间、范围和意义。一般认为,悬棺是僰人文化最重要的象征。其实不然,关于通常所称“僰人悬棺”的族属问题,至今未能确定,一般有四种观点:僰族、僚人、僰僚同族、不是特定民族。
  丘北僰人的葬式属洞穴葬,不将死者的尸体入棺行葬,不看坟地,不择吉日,不筑坟堆,不立墓碑,更没有祖坟,而是取死者的“灵魂”,“入祖”进行洞穴葬。这一葬俗,一般是在死者行将咽气的时候,由族长取一块薄铜片迅速在死者脸部上方剪一幅宽约4厘米的半身侧像,刻上眼鼻口,称为“取灵”,所剪铜片俗称“灵魂片”。为了保持死者与后代“血肉相连”、“世代相传”的关系,铜片上要蘸染孝子的指血,然后由孝子妥善保管,待到祭祖时交给族长“入祖”,实行洞穴葬。
  考察中,虽然没有发现通常的“僰人悬棺”,却发现了悬空的“祖棺”。祖棺是用樱桃树或桦桃树凿制成筒状,高约30厘米,直径约40厘米。祖棺从砍树取材到凿制成形的整个过程,都要保持悬空。他们认为只有使祖棺悬空,不接触大地和土壤,灵魂才能顺利进入天堂。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祖棺,里面装着一些代表先祖灵魂的铜片,由家族中最有威望的族长负责管理。平时将祖棺隐藏在一个高而隐蔽的天然洞穴,这个地点只能是族长一人知道,祭祖时取出供后人祭拜。祖棺被视为神圣之物,不许外人观看和移动。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只有不被外人看见,不遭日晒雨淋,才能安宁。存放祖棺之前,崖穴内的土壤要全部掏擦干净,安放妥当后即把洞口封好,以免被外人发现。每次祭拜后,又变换新的地点秘密存放。
  到达白泥塘村的第二天,经过乡长沟通,村长李加兴终于同意让考察人员参观他家的祖棺。在一片石林里,他的儿子李自华和村民赵石才带领我们来到一处隐秘的悬崖边,一眨眼,他们便像猿猴一样攀爬了上去,在一个岩洞中取出祖棺。李加兴说,他们老祖宗的葬俗就是悬棺,后来改成用小匣子装灵魂片了。专家推测,当年僰人战败逃亡,不可能携带笨重的棺木同行,也不可能再继续使用悬棺葬,何况丘北一带又缺乏适合摆放悬棺的崖壁。于是,葬俗改变,出现了奇特的祖棺。这一葬俗源于何时,没有文字记载。据专家从棺内灵魂片氧化程度分析,约有500年左右,这与古代僰人悬棺葬终止的年代和丘北僰人洞穴葬形成的年代基本吻合。
  “娃娃过江”与“清洗灵魂”习俗
  由于丘北僰人村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习俗、语言和服饰等民族传统文化。当地人代代相传,祖先是为了躲避战乱才从“江外”渡江逃到丘北。为了纪念祖先渡江逃难的历史,当地一直流传一个风俗:小娃娃出生,都要放到水里让他们过一次“江”。
  丘北僰人“清洗灵魂”的祭祀仪式也很独特。祭祖日在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蛇日,一年一祭。也有经济条件较差的家族两年一祭,甚至三年一祭。祭祖日临近之时,族长要召开家族会议,商议祭祖事宜,组织家族按户凑钱买供品。祭祖之日,全家族男女老幼聚在一起,杀猪宰羊,然后在族长的带领下带着供品前往藏放祖棺的地点。族长从洞穴中取出祖棺,当众清点棺内“灵魂片”的数目,如果数目增多,就证明族中有人私自“入祖”;如果减少,则说明有人“盗祖”。众族人当众查明原因后,由族长当场抽减或增补铜片,直到众族人没有异议,才用清酒“洗灵”(即清洗灵魂片),然后摆上供品祭献。如果上次祭祖以来,家族中有符合“入祖”资格的死者灵魂片(年满60岁以上的死者才可入祖),就还要举行入祖仪式,由族长将“灵魂片”统一放入祖棺,并再次公布灵魂片的数目,供下次祭祖时核实。最后用新的白麻布包裹好灵魂片放入祖棺内,由族长独自抱着祖棺选择另外的洞穴秘密安放。
  崖画、铜鼓的对比研究
  根据学界对川南僰人的文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僰人悬棺、悬棺岩画、铜鼓文化最能代表僰人文化。在丘北境内,虽然没有发现悬棺,但发现了祖棺,也发现了独特的崖画和与僰人有关的铜鼓文饰符号。
  专家学者曾在丘北县曰者镇狮子山发现了大量独特而瑰丽的崖画,与悬棺崖画一样古朴真挚、色彩鲜艳、笔法一致;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里收藏的大量铜鼓上,发现了与僰人铜鼓惊人相似的文饰。
  此次考察通过对白泥塘村的祖棺洞穴葬、传统歌舞、传统乐器及语言、服饰、习俗、口传资料等进行观察分析,初步掌握了丘北僰人后裔的一些情况,期待并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会更多发现和惊喜。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姓名: 电话: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普者黑旅游景点+more
普者黑旅游指南+more
普者黑旅游动态+more
普者黑旅游在线调查
  • 你最喜爱的普者黑旅游景点?
  • 普者黑
  • 天鹅湖
  • 荷叶湖
  • 普者黑湖
  • 青龙山
  • 西荒湿地
  • 民俗村
  • 蒲塘秀色
  • 其他景点

+WX关注我们

首页特色线路普者黑住宿导游交通景点介绍旅游指南联系方式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地图 留言反馈合作加盟签约付款
云南普者黑
专业旅游网站
普者黑摄影
特色网站
普者黑旅游
示范基地
文明办网
先进单位
ISO9001
质量认证
纯玩深度
品质保证
普者黑旅游网-云南曲靖普者黑旅游专业网站!
Copyright©201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云途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verysou.com
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L-BJ01770  ICP备案:京ICP备15005217号-2